摘 要: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之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而且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综述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模型,同时也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综述
1.1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不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行业当中,IT技术的应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表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今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把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图1 2004-2008年中国在世界各经济体信息化程度中的排名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论坛网站)
从图1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大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中国大陆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国家的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现在已经提到了很重要的高度。建设部在《 2004-2010 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之一”,要“ 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以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现有的水平为背景,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使之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的建筑企业。”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简单应用工具软件阶段;局部应用阶段;局域网应用阶段和互联网应用阶段。到了互联网应用阶段之后,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就了一批融合了先进IT技术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具有代表性的PMIS有美国primavera公司开发的P6和国内普华科技开发的POWER系列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些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PMBOK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综合项目管理协同平台,实现与各项目间的协同办公;对各项目实现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竣工管理等功能;建立与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等综合项目管理工作。
如果说要找出一个掀起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浪潮的里程碑点,那么这个里程碑就是建设部于2007年3月13日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明确规定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具备“企业已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已建立并开通了企业外部网站;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了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的条件。可见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建筑企业资质审核过程中以及提高自身项目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上的重要性。信息化可以把企业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固定下来,确保管理水平,然后在改进中提高。国内的建筑企业要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道路,就必须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其战略管理的各项要素,反思其IT战略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过程,重新构建自己的经营哲学,整合企业价值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2建筑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在引入信息化之后项目的运作和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尝到了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率提高、业务流程明确、工期提前、质量达标、成本缩减以及中标率提升的甜头。也有一些建筑企业未意识到信息化将为企业带来的这些效益,但在投标过程中迫于业主和总包商的压力,不得不采用融合了先进信息技术的项目管理系统来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以及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如果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那么这些建筑企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会考虑将企业信息化纳入到下一阶段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去。但如果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建筑企业很可能会对企业信息化失去信心。
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能给企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企业决定信息化与否也必将由企业自身的驱动因素。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很多各大集团之间,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有的业主出于竞争的原因而不是出于真正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而采用IT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某种程度上说,业主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游戏规则的最大破坏者。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同时建筑企业自身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改善项目绩效的需求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驱动因素。根据作者小样本容量抽样调查分析,可以得到目前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因素重要性评价及权重如表1所示。
如表1所描述的那样,业主方或投资方对项目管理软件的要求和企业自身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需求成为企业选择项目管理软件的关键驱动因素。从权重的分布角度理解,业主或投资方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真实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求各占到34%。业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会通过咨询公司了解到国际上通用的项目融资模式及项目管理模式。为了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业主或投资方往往会要求国内的建筑公司采用国际通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从这个角度讲,业主或投资方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
2.1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模式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时,有一个通用的模型可参考,如图2所示。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基于以下六个步骤。
图2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通用模型
第一、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之前,企业进行自身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和确认工作至关重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偶然,他的应运而生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需求基础之上的。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往往来自于不准确的需求、不清晰的目标——在开始就没有找准努力的方向,当然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建筑企业只有做好信息化需求分析,明确了业务需求,才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失败的风险。综合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建筑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需求分析时,其过程如图3所示,通过繁杂信息化需求的分析和过滤,最终筛选出企业真正的信息化需求。
图3 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过程图解
在信息化需求分析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建筑企业要明白信息化建设利害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凡是与信息化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都是企业进行自身需求分析时调研的对象。之所以要罗列清楚利害相关者,是因为拥有着不同权利和义务的利害相关者能提供不同的信息与关系以有助于找到不正确的、不一致的、遗漏的和冗余的需求。确定需求的可行性及优先级。
2、建筑企业要清晰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流程。建筑企业要分析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对业务领域的熟悉程度、对业务规范的执行程度,来审核自身的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和清晰。从而统一业务构架标准,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围绕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展开的。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本身就乱成一塌糊涂,没有规范,那信息化建设等于天方夜谭。即使侥幸建设完成,运行起来也将面临巨大的瘫痪风险。
3、建筑企业明确自身信息化需求程度。这是信息化建设范围的问题,也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建筑企业进行IT投资的,这对本来利润就不是很丰厚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盲目地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政压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建立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衡量好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把握住目前的主要矛盾。
第二、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需求分析完成之后,是应该产生一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报告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报告是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依据。它直接定位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要素指标。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时应着重考虑4个要素,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要素
1、IT投入适度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建筑企业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跨越,就要在IT的投入上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在不同的阶段做相应的IT同步。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要保持适度的范围,既满足现在的信息化需求,又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企业信息网络性能。企业信息网络是以计算机系统、通讯设备等手段为依托,以各种信息机构和信息人员为节点所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企业信息传播和业务流程执行的保障和通道,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前提。
3、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数据在信息网络中的流转。所有数据相关者都可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排列和展示相关数据。因此,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信息化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
4、企业软硬件维护能力。这里主要是指对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能力。这是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信息化正常流转的保障。
第三、信息系统设计选型
信息系统是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信息系统的设计选型和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是密不可分的。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选型也是站在信息化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企业在进行信息系统选型时有3种方式:
1、选择市场上成熟的信息系统。企业在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选择市场上比较专业、符合自身业务流程的成熟的信息系统,直接引进。这样省去了企业自身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额外投入,也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2、自我开发信息系统。企业在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企业现有的IT资源(包括开发人员)开发符合自身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相对风险较高。
3、选择市场上成熟的信息系统,企业再进行二次开发。企业在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选择大致符合自身业务流程的成熟的信息系统,然后利用现有的IT资源再针对自身特殊的业务流程进行二次开发。风险介于前两种之间。
第四、信息系统实施
在企业信息系统设计选型完毕之后,接下来的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信息系统的实施。关于信息系统的实施,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个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克服很多方面的阻力,需要企业一把手的后台支持。一个新的信息系统会让习惯了传统企业工作流程的相关人员感到非常的陌生,而且对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有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上层的支持和重视,一个再好的信息系统都非常有可能搁浅在人们的惯性面前。
信息系统实施过程除了要制定相关的管制制度和业务流程规则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建立企业和项目信息化结构和编码。企业可以延用原有的信息化结构和编码体系,比如人力资源编码、费用科目编码、工作分解结构等,也可以结合项目特点,讨论并建立项目特有的信息化结构和编码。这个过程往往比较复杂,需要投入很多资源来完成,但却是一本万利,信息化结构和编码的确定和规范,为以后的数据和管理信息化奠下了坚定的基础。
第五、企业人员、数据和管理信息化
信息系统实施结束后,需要高层的继续推进,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来促进企业人员、数据和管理的信息化。每个企业都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需求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设计选型及实施后被搁置一边的现象,虽然这种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
优秀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企业信息化培训,首先实现企业人员和数据的信息化,其次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再次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让信息化成为相关人员一种新的习惯,一种促进企业优化流程、完善管理、增加收入、提高效率和缩减成本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第六、把信息化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企业人员、数据和管理信息化之后,已经基本达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但它不是信息化建设的句号。企业要想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还要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中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讲,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的扩张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变革,企业会不断地产生新的信息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重新进行信息化需求分析,重新循环信息化建设通用模型。
三、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意见
信息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把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而我国建筑企业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和比较落后的信息化基础,成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的瓶颈因素。在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的过程中,作者对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主要提出以下4点建议:
1、 高层领导重视,一把手亲自抓
需要高层领导重视,一把手亲自抓,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而且在信息化建设完成后日常的维护和更新也需要资金和人员的再投入;二是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传统商业和工作模式的一种冲击,它需要企业重新调整和规范现有的业务流程,以实现人员、数据和管理的信息化;三是信息化投资收益,短期内一般看不到效果,它需要领导具有长远的目光。这三点就足以要求必须要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资源分配才能实现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2、规范业务流程,坚持业务驱动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围绕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展开的。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伊始就要进行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建筑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业务能力,通过对业务领域的熟悉程度、对业务规范的执行程度,来审核自身的业务流程是否规范和清晰。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业务流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坚持业务流程驱动,可以统一企业构架标准,有效避免信息孤岛;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要求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合理,从而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3、重视咨询的力量,选择一个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信息系统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获得了合适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成功了一半。对于没有进行过信息化或者信息化经验不足的建筑企业,高效、最能规避风险的方式就是寻找一个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借助咨询的力量,演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信息系统的启用并不是信息化的句号。信息系统的试车成功,正式启用是信息化成功的重要标志,但不是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在信息系统正式启用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做好企业的信息化文化建设。建设好企业的信息化文化,对实现企业员工、数据和管理信息化这一目标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在企业员工、数据和管理信息化之后,企业的高层领导还要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上进行规划,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参照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模型和作者提出的以上意见,借助咨询,认真分析企业信息化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范围界定和实施规划,对成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大有裨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功也必将为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 艾 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腾达建设集团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